新有浪财经网

文化企业发展持续向好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新有浪财经网 1

产经新闻记者 琳报道

统计日前发布数据,同比增长9.7%。 深圳经济体量继续领跑全国15个副级城市,据对全国6.3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显示,金融业也已成长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压舱石”。8月5日,上半年,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披露金融业成绩单:2021年1-6月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47.85亿元,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380亿元,同比增长6.6%;两年平均增速7.8%,按可比口径计算,居国内主要城市前列,比上年同期增长30.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2.4%,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8%。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之年,两年平均增长10.6%。

统计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指出,站在特色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湾区的历史起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深圳金融被赋予更高目标,文化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也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 深圳之所以从小渔村蜕变成国际都市,文化新业态引领作用增强,与金融业发展密不可分。历经41年发展,上半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营收保持较快增长

分业态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57.1%,两年平均增长25.3%。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19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长6.8%;文化批发和零售业8960亿元,增长37.1%,两年平均增长6.2%;文化服务业25835亿元,增长31.8%,两年平均增长15.8%。

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339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12.3%;文化相关领域20476亿元,增长28.8%,两年平均增长8.1%。

分区域看,东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1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两年平均增长11.0%;中地区7419亿元,增长27.6%,两年平均增长9.1%;西地区4818亿元,增长26.2%,两年平均增长11.0%;东北地区486亿元,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1.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市场的向好,其实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关文化诉求不断增加,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学高礼研究院教授王鹏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70后、80后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需求,95后与05后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更注重消费升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偏爱抖音、时尚、二次元等,因此,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线上的,文创类的产品越来越多。

王鹏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传统的文化消费与互联网形成了非常好的融合。在移动互联网不同的C端之外,移动社交平台、移动媒体、抖音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形成全媒体矩阵,消费场景不断增加,文化产业经济顺应市场需求得到了较快发展。

文化市场供需潜能稳步释放

下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文化市场供需潜能稳步释放,文化及相关产业有望保持向好发展态势。

产业的向好发展与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因此,如何使得文化企业发展持续向好是保障产业向好的关键所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宋清辉强调,要想保障文化企业发展持续向好,需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加政策支持力度,并重点支持有影响力、有规模效应、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新型文化企业集团;二是重点培育一批“小而美”的民营文化企业,以促进特色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发展,为壮和丰富文化产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快相关文化产业集聚区,带动文化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护航”文化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王鹏认为,文化企业要想发展好,文化自信很重要。文化博精深,文创素材自然不缺。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创作的同时结合时尚国风,弘扬正能量。

王鹏表示,归根结底,文化企业发展的核心,还是要符合社会主旋律、符合政策引导,更多情况下,要做细分市场,突出自己的特点,结合自身资源来走出特色道路,减少同质化竞争。目前来说,文化企业还需要在在具体细分领域市场深耕,才会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牵手金融共同向前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企业持续向好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看懂经济研究员、金融业人士武忠言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文化与金融创新融合,既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也可以挖掘培育金融业新的增长点。当文化“牵手”金融,当金融“恋上”文化,两者同频共振,方能相得益彰。

对于文化企业目前遇到的融资问题,有分析指出,金融业应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创新金融与文化融合模式,有效破解民营、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共创、共生、共赢。

武忠言认为,加快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主要是着眼“系统性”,优化门协同机制。优化协同推进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由宣传、文旅、财政、人行、金融办、银保监、证监等门共同参与的联席共商会议制度;其次,着眼于“集成性”,创新银行信贷模式。银行机构应建立专门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机构和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推动优质民营企业发起设立中小型文化银行、文化担保、文化租赁、文化基金等机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此外,武忠言强调,要着眼“共享性”,搭建信息综合平台。“在现有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逐步接入符合条件的证券、保险、股权投资、担保、小贷、租赁、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有效整合文化产业政策、企业融资上市扶持政策、文化企业信用信息等资源,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及项目管理咨询服务,进而提高中小文化企业‘一站式”金融服务效率。”

怎么才能做到seo优化

标签:文化企业 营收 文化产业 中国产经新闻 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