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有浪财经网

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实力

新有浪财经网 2

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实力

文/蕉一枸

继强总2021年的固收培训框架新鲜出炉了。

其实市场上不少从业者都看不起这样的培训,了解更多越南商贸物流社会资讯举报/反馈,觉着太基础,或者历史回溯的内容太多。但我仍旧建议各位朋友如果有时间,还是去看看。

尤其是今年的,去年的不看就不看了,今年的很有必要学一下。

经济、政策、内外环境,以及具体的债券市场来说,变化很,用的话说,是百年未有之变。过几年回头看,或许2021年会成为分水岭的一年,债市的很多逻辑,关键是长期逻辑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

哪位说了,很多变化之前就在讲,并没有新意。

家要注意,对于从业者而言,喊出来的口号再怎么解读都毫无意义,关键要看市场对这些变化的反馈。换言之,只有变化作用到市场上了,才是真的变了,之前的都不作数。

而今年的变化就很。

降准之前我写了一篇《一场传统研究框架的溃败》,有朋友忽悠我说这文章太牛了,引发了市场一场论战。我说你这是典型的交易员商业互吹的话风,实在是吹的没边了。

这样一篇文章被家广为流传,不是我有什么高明的见解,本质是家都有类似的感受。市场的走法似乎与基本面相背离,让家开始对一贯的传统研究逻辑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甚至是质疑。

市场从业者纷纷更加深入地研究讨论,最终的结论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传统框架失效,并提出新的环境下有新的逻辑,也有人认为抛开现象看本质,其实还是同一套框架,只是要更加深入。

我无意去讨论孰是孰非,但我想无论是换一个角度更全面地看问题,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思考,对我们的投资概率都是利于弊的。

就继强总今天的培训来看,继强总似乎倾向于传统框架仍然有效,只是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他认为输入性通胀不代表经济过热,却带来了成本压力,这和过去的通胀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货币政策应对的方向也不同。因此,如果看到通胀就跟紧缩的货币政策划等号,可能还是犯了一点点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对继强总有关通胀的思考,我深感认同,但对于经验主义,我还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

在过去长时间的经济状态和政策环境之下,通胀=货币收紧几乎已经被家广泛认为是一个直接逻辑,在今天却变成了经验主义。

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有这样一天,过热=货币收紧,也成为一种经验主义了呢?

如何定义理性思考?什么又叫经验主义?这个东西有定数吗?

我以为对于从业者来说,在过去很多个考核周期甚至半个职业生涯都行之有效的经验,基本可以认为就是一种逻辑了。

那当这种被家广泛认可的直接逻辑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无须解释太多,这就是市场变了。

所以基于这种变化,最终我还是推荐家有条件有时间的话去看一看,学一下继强总今天的培训。对年轻的从业者来说,可以帮助家梳理一些东西,少走一些弯路;对已经成熟的朋友,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文章里老是cue继强总,说我是自来水也行,说我是蹭热度也行。

不过今天的灵感确实是受继强总的培训所启发。

我们公司的年轻交易员听继强总的培训,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丝无所适从。

卖方佬讲的东西那么多,自己到底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去搭建自己的研究框架?

所以,今天借着自己单位同事的这个问题,也在公众号里写篇文章,聊一聊买方和卖方做研究的区别,聊一聊年轻从业者搭建自己研究框架的一些思考。

一、卖产品与卖服务

说到买方和卖方研究的不同,首先要搞清楚买方和卖方的区别在哪里?

有人说,买方是投资,而卖方本质是销售,所以不同。

但其实泛资管行业的所谓买方,在金主爸爸面前一样也是销售,仅仅说到这里似乎还不能说明区别。

我想这里的差异在于销售的东西不同。

买方销售的是产品,而卖方销售的是服务。

点击播放 GIF 0.0M

先说卖方。

服务这个东西,往往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好与不好全看客户的感受。

售卖服务的人,于是也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对所有客户提供无差别服务,还有就是针对一个相对较小的特定客户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具体到债券从业者,所谓的特定客户,或者说有特定偏好的客户,通常也是有套路的,无非是按特定机构分类、按投资品种分类等等。

所以我们看到有的研究团队主攻城投,有的主攻转债等等。

这类卖方研究的好处是可以不用覆盖的特别广,但必须要研究的很有特色很有深度。同时你对客户的服务难度会更,要更加个性化,知道客户的投资偏好、谈话风格甚至个人爱好。

因为你的客户数可能不多,流失不起。

无差别对全市场客户的就更难了,你要覆盖所有的客户,就意味着你必须穷尽所有的风格和品种。

世界经济、美联储、外汇、黄金、石油、疫情、国际势,这些是国外的;GDP、社融、超储、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地产、通胀、库存周期、政策环境等等国内的;还有利率走廊、杠杆率、利差、曲线、机构行为、监管政策等等市场的,什么都要覆盖、什么都要研究。

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个客户疯狂记笔记的分,在下个客户那里可能就是玩手机的时间。

对分卖方小伙伴来说颇为悲惨的一点是,这种穷尽所有内容的苦逼办法是绝分固收研究团队选择的方向。

由于这种巨的工作量,一般卖方做固收或者总量的团队都相对比较,各司其职。但即便如此家还是非常苦逼,动不动就要熬夜,虽然人可能不在公司,但996基本都不会缺席。

然后我们再说售卖产品的买方。

所谓产品,一定是有明确标准的。比如式的产品、定开的产品、封闭的产品,各有各的产品特点。再比如是中长期纯债还是中短债还是固收+,又都有各自的约束和套路。

尽管产品形态多样,但落实到每个从业者个人,基本只能从事一类或几类特定的产品,你面对的竞争或者你说所处的细分赛道,就是有统一标准的赛道。

这种标准的统一隐含了两个内容:

1、产品有标准就意味着产品有约束;

2、标准很统一就意味着评价很统一。

进一步地:

1、产品有约束,意味着在我的研究框架里,被约束排除在外的分其实不需要涉及;

2、产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说白了就是业绩啊回撤啊这类东西,意味着研究本身只是中间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

如果说研究是中间过程,那么从研究到最终目的中间隔着什么呢?还有投资决策、还有交易执行力、还有风控合规限制等等。可以这样说,买方研究做的再好,也得靠后边的这些流程落实到最终的业绩上,否则就都是无用功。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实际情况是,越是复杂、越是对参数要求严苛的体系就越难以实现;越是简单粗暴的逻辑就越容易执行,而实战中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讨巧的战术未必敌得过强的执行力。

80后的朋友如果看过War3世界杯的,概都知道人皇Sky那个简单粗暴的TowerRush战法——全世界人都知道我要带农民去造塔,但即便我的战术完全暴露给你,你却仍然无可奈何。

反过来,这也就提示我们,其实在买方的业绩中,研究的贡献或许比我们分人想象中要小得多。

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本来还有很多约束限制,很多内容研究了也不能落地,占用时间精力和资源但带来的边际效益很差。最终的结果就是,买方研究多去粗取精剔除冗余,建立的框架通常只重点观测有限的数据指标,但要逻辑严谨、市场反馈易于观测,同时有较高的执行性。

至于说套非常复杂的研究框架和决策流程,讲句实话,主要拿来忽悠客户的时候用。

当然分时候客户其实也知道。

前面啰里啰嗦说了一堆,如果形象一点讲的话。

卖方研究有点像九阴真经,什么都有。买方拿过来可以练九阴白骨爪,也可以练摧心掌,甚至可以练个闪电五连鞭。拿反了都没事儿,还能练个蛤蟆功。反正我这都有,你练啥、你练到啥程度全凭自己喜好。

买方研究有点像降龙十八掌,套路比较简单就这些,洪七公一掌一掌教,郭靖一掌一掌学,总共就十八掌,你想要多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也没有。我只管这一套打法学会之后别人打不过我就足够,其他的我不管。

那么哪位要问了,这个研究体系自己怎么搭建呢?

卖方看似困难,却也容易。

买方看似容易,却也很难。

二、各有各的窍门和痛点

卖方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覆盖面和深度都要求很高,要做量的底稿、模型和逻辑分析工作。

但容易之处在于:

1、卖方只看胜率不看赔率。

注意这里的赔率不是单纯说波动空间,而是结合着仓位看。卖方没有仓位的负担,主要看方向有没有看对。至于什么位置加多少仓,第一卖方只是嘴上说说,并不真的负责。第二这也不是买方主要评价卖方的依据。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些卖方研究员永远赌一个方向,那么至少可以保证自己总有一些时间是正确的,不至于反复横跳被打脸。

2、卖方的研究逻辑整体比较一致。

这个说来也很清楚,因为是全要素覆盖,面对的市场是同样的市场,经济政策环境也都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各家套路同小异。如果有机会在A公司实,那么将来到了B公司其实情况也差球不多,经验可以复制。

买方研究之所以说容易,最直接的就是前文所说,可以不用全要素覆盖,只要好自己框架里的东西就可以了。

但困难之处在于:

1、要搭建这样一个框架十分不易。

有句话叫,神都是喂出来的,一个好的买方研究框架同样如此。理论上的框架搭建没有意义,买方的框架能否真的行之有效,需要在市场上反复验证或者证伪,最终反复调整之后形成。

这个过程还要考虑到前文所说的研究之外的东西。比如如果一家机构的交易能力极强,总能借到便宜的隔夜,那么研究框架就可以相对不考虑太多短端货币政策的因素,但反过来如果交易能力弱,那么就要把短期资金扰动作为重点研究要素。

基于这些原因,买方研究框架的搭建需要身在买方的岗位上,有这样的权限和资源,叠加市场一段时间的验证才能最终形成。

2、买方研究的个性化很强。

每家机构的风险偏好、负债约束、管理机制等等都不一样,有时甚至看上去是同样的行业,做的品种却相径庭。在A公司做的比较好的研究员跳槽到B公司,可能要从零开始,这就给买方研究员的职业生涯带来一定的束缚。

总的来说,对于年轻从业者来讲卖方似乎更容易一些,毕竟只要自己吃苦就可以做,这是自己能决定的事。买方需要在其位谋其政,这就要看校招时候跟HR的眼缘了。

但如果已经身在买方怎么办呢?

家要注意,买方研究的核心在于用市场来验证,这就意味着啃书本做研究虽然也是打基础的必备动作,但不能解决核心问题。

如果有条件做个投资助理,那么可以在辅助投资经理的过程中历练,这当然是最直接的途径。

如果没有这个便利条件,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个模拟盘。把自己的逻辑放在模拟盘里去验证,相对来说效率比较高。

但注意,做模拟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比如你是公募基金的,就要按照公募基金的风控标准、费率和实际操作特点去做。你是保险资管的,就要按照保险资管的套路去做。其他子行业皆如是。

如果只是很简单地去尝试低买高卖做波段,看看自己能不能挣钱,这对搭建自己的研究框架,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毫无益处,因为我们说了,买方研究是有针对性的。丧失了针对性,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毕竟,人之蜜糖我之,淮南之橘淮北之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上面这些之外,做这种模拟盘对中小买方,尤其是小机构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友好的途径。

内卷时代,卖方也不像过去一样无差别提供服务了,小机构的年轻从业者很难获得比较多的研究资源。就拿我自己来说,如果不是承蒙佬们看得起我这个破公众号,让我和我的同事多多少少能获得一点研究资源,不然也是非常困难的。

但做模拟盘就可以规避这个问题,自己摸索着搞就行了。是不是系统性的科班出身的没人管,在买方的评价体系了,业绩好才是王道。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废话,能看到这里的也实属死忠粉了,我就再唠叨几句实话。

今天看继强总的直播,继强总从上午九点开始一刻不停地讲,讲到十一点,休息5分钟上了个厕所回来接着讲,讲到快到十二点,终于结束。

我在电脑前坐着听都觉着屁股疼,继强总比我十几岁,精神振奋毫无疲态。

继强总有没有八块腹肌我不知道,但至少看他穿着衬衫的身材有如一块石板一样,硬朗匀称,我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

我手机截了个屏给我太太发过去,说你看人家佬前天晚上刚讲了一个半小时,今天又连续三个小时,还是出差的状态,身体真好。

我太太倒是角度清奇地问我,人家当领导了都不出来讲了,怎么他还在讲?

太太的问题让我不禁想了又想,今天继强总几乎成为业内数一无二的咖,但说起来曾经与之齐名的还有好多位老师,很多都光环褪去了。

是他们水平不高?他们也都有过辉煌的战绩。是他们耍牌不出来了?他们明明都是谦逊且不耻下问的君子。

我猜测,像这样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演讲,或许对过了四十岁的很多佬而言,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吧。

卖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我对标一下自己,感觉要是我去干这个能活到35就算不易。

所以说,身体才是的本钱。

以前都当一句闲话随便听,现在看,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实力。

于2021年9月2日

举报/反馈

学校网站seo方案总结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继强总 卖方研究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