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有浪财经网

的今天月日为什么资本圈对车展的态度升温了?|资本眼党史上

新有浪财经网 1

的今天月日为什么资本圈对车展的态度升温了?|资本眼史上

文 | 金融街老李

车展是汽车圈一年一度的盛会,现在慢慢也变成了资本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国内的车展定位略有不同,上海和北京车展是全球各车企产品和表演的“开幕场”,而广州车展更像是一年的总结,是阶段性的“茶歇”,品牌对广州车展更加重视。对很多汽车圈的朋友来说,除了工作必要,车展更像是一次“老友聚会”,家在这个活动上“玩得和忙得”不亦乐乎。

资本圈对车展的态度在升温,今年的广州车展上,老李认识的二级市场研究员去广州车展的不在少数,除了拍拍照,听听会,有的研究员还在媒体日结束后进行了车展路演,总结今年,展望明年。除了二级市场研究员,也有不少一级市场研究员在朋友圈“直播”车展,看得老李热血沸腾。

虽然没去广州车展,老李坐在家里“云看展”,周日还听了两场车展路演电话会,今天老李和家聊聊,资本市场的研究员如何看待广州车展?车展能带给研究员什么?广州车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资本信号?

研究员视角下的广州车展

上周末,一篇名为《机构也开始互相下套了》的文章在资本圈广为流传,讲的是资本市场关于行业研究的漏洞,虽然标题但着实抓住了家的痛点。老李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行业研究的方法,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行业研究员一般喜欢花重金请教相关的产业专家,这是资本市场“信息”获取最重要的途径,速度快、信息准、成本低,研究员们根据这些行业信息,加上资本市场的方,进而做出投资判断。

研究员们的认知是有边界的,随着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颗粒度越来越小,家对一些细分市场很难有全面透彻正确的认知,细分市场小也会导致该领域的专家少、信息闭塞。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细分领域质地不好的公司,开始玩起了“信息差”的游戏,通过买通专家,让专家给研究员们传递“假信息”,把公司包装成成长潜力股,不少卖方和买方因此被忽悠。

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件小事,老李觉得和广州车展有不小的关联,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员参加广州车展,说明家的研究越来越“接地气了”。

过去,研究员们都是站在电话的另一头听专家报告,勤奋的研究员会隔三差五到公司调研,很少有人会到车展现场,原因有二:

一是相对专家调研,参加车展是一种“低效”的调研方式,信息密度比较低;二是车展的信息质量比较差,车展展示的东西都是厂商希望家看到的。行业研究的需求是在短时间内获取高质量的准确信息,辅助家做出投资结论,对讲究效率的研究员来说,“逛展”不是一个理想方式。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传统的专家调研方式可能会获得假情报,研究员们不得不采用上下游交叉验证、跨行业对比、线上与线下结合等多种新方式,为投资提供信息输入,车展也成了信息源之一。

车展上,企业传递给研究员的信息是真实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古人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过去基金研究员们都认为耳听为实,即使不出门没有“眼见”家也愿意相信;现在,家到了车展,“眼见”了且“耳听”了,但其获取的信息可能也不是真实的。

老李举个激光雷达的例子,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发布了带有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方案,也公布了相关的自动驾驶视频,展现了极高的鲁棒性。很多朋友认为自动驾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实际上,这是一个包装出来的期货产品,自动驾驶泛化没有视频中那么好,华为的激光雷达也并未实现量产,如果仅用车展信息来判断量产,得到的答案就是错的。

对产业投资而言,一条真实的信息比数百条模棱两可的信息更有价值,但现实中,研究员们挖掘产业真实信息的难度太、成本太高。激光雷达在汽车产业中是一个颗粒度极小的领域,除非是特别资深的专家且负责相关领域,否则很难掌握上述投资关键信息。所以上半年一些基金访谈的激光雷达专家,多数只能是泛泛而谈,一些滥竽充数者,甚至会带来不真实的信息,影响判断。

车展能带给研究员什么?

很多朋友会问,既然车展的信息不完全真实,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员喜欢到车展呢?老李认为从的视角看,底层逻辑有两个:一方面是影响力打造,另一方面则是验证市场。

资本市场的研究员可以分成很多细分群体,二级市场研究员是家关联最紧密的,无论是“炒股”还是“养基”,都离不开这群研究员。

一般来说,二级市场研究员可以分成卖方和买方两群体,所谓卖方和买方类似于汽车行业的乙方和甲方,家常说的易方达、汇添富等公募基金是买方,私募基金也算是买方,数量较多规模不一,各类券商研究员则是卖方。

卖方研究员需要树立行业影响力和专业度,车展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朋友圈里发车展的多数是卖方研究员,他们日常活跃在产业里,直接和产业专家对话的。一些资深的卖方研究员和许多产业高层打交道较多,车展也是不错的“老友相聚”的机会,但这类研究员比例极低。

相对而言,二级市场的买方研究员几乎很少出现在车展或者公开的行业活动中,老李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买方研究员中拥有汽车产业经历的人不多,家不会选择到车展“老友相聚”,二是车展结束后,卖方研究员基本都会给买方提供量的车展相关信息和风向,三是买方研究员的信息渠道是通畅的,车展上发布的那些信息,研究员们早就知道了,没必要再逛展。

如果说影响力打造仅仅是卖方的诉求,那么找验证则是买方和卖方共同的诉求。这点老李感悟颇深,从事产业工作时,参加车展的任务是调研竞品,研究竞品的新品情况,侧重一些具体的工作;从事研究员工作后,车展则变成了验证市场的“风向标”,关注车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产业环节景气度和细分市场景气度。

产业环节景气度是一个概念,简单来说是通过市场的细枝末节信息来判断产业细分环节情况,比如通过参展企业的数量和类别、新发布车型的数量和类别基本可以判断出产业链上游未来1-2年的发展趋势。

研究员们每年都会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宏观性的判断,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以找到上下游的关系,本次广州车展新发车型中,有超过一半的纯电动车型选用了扁线电机,相应的未来1-2年,扁线电机上游的景气度都会非常不错。

产业环节景气度家比较陌生,而细分市场景气度则比较熟悉,简单来说就是,哪个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好,哪个市场会走向萎缩,当然这里的细分市场不只是按照车辆级别和车辆类型来划分,而是以某个独立特征来区分,比如某某技术路线或者某某供应商的配套等,便于寻找投资机会,老李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广州车展家都关注了什么?

谈广州车展,必然先谈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海车展对资本市场意义重,很多朋友印象深刻:在华为发布了自动驾驶视频后,北汽蓝谷、小康股份等华为系汽车股都迎来了涨停,与此同时,随着二季度资本市场景气度上升,新能源车二级市场迎来了小阳春。

这几天,很多朋友在探讨,本次广州车展是否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利好,老李不得而知,因为从声量和资本市场影响力上,广州车展比上海车展差了很多。如果说验证景气度是每一届车展的“必修课”,那么找产业规律则是车展“选修课”,在“选修课”中家能找到一些利好的蛛丝马迹。

一般来说,汽车行业每2-3年就会有市场演变,通过车展往往能发现这些演变规律,规律可可小:

小规律对产业研究员作用较,比如细分市场的变化,老李记得五年前BBA三家全面开展“轿车小型化”以及合资品牌的“SUV小型化”;规律对资本研究员意义重,比如2019年的上海车展的新势力量产,2021年的上海车展的全面新能源化,以及本次广州车展的科技赋能自主,产业的趋势终将在资本市场有所展现。

今年以来,产业有两个转变较为明显,一个是产品层面,从传统燃油车全面转向新能源车(混合动力+纯电动),一个是企业层面,传统车企逐步向科技企业转型。

经历了3年的资本市场,全面新能源化终于深入投资人和用户的内心,结果是理想的,但过程极为坎坷,家也许还能想起来2019年的“新势力窘境”。

今年的广州车展,老李印象最深的是科技赋能自主,通俗说法是传统车企逐渐向科技企业转型,其演变逻辑可以遵循传统车企的全面新能源化。

当年,造车新势力带着性能优异的电动车步入市场的时候,传统车企没有理解,2021年的上海车展,它们集体回过神来了;新势力肆宣扬要从卖汽车转向卖“汽车+软件+服务”的时候,传统车企没有理解,2021年的广州车展,有些企业回过神来了,它们不仅拉开了架势,并且迈出了一小步,长城汽车、极氪科技成为了传统车企中的先行者。

互联网领域有个经典的“M×N”价值理论,讲的是互联网公司服务和节点的价值分布,应用到汽车领域概可以这么理解:M代表车企在用户用车全生命周期中提供的服务(或盈利),N代表车企所拥有的用户,乘积代表企业价值。

通过这个公式,家可以很快发现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在价值理论中的差异:新势力的M比传统车企要做得好,单车全生命周期内,新势力创造的价值更多;传统车企的N比新势力要好,短期内,传统车企的保有量和新增量远远超过新势力。所以N要远远于M,对新势力来说,增加用户是扩价值的唯一方式,而对传统企业来说,扩服务是创造价值最快的方式,这是传统车企科技转型最重要的意义。

也许在明年的北京车展或者后年的上海车展,家会看到,全车企将在科技转型上迈出一小步,不只是现在的说说而已。

seo教育培训机构哪家好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车展 广州车展 上海车展